为了丰富学生的非遗体验及感受,深化产教融合。11月22日下午13:30时,异科导师李凤勤老师带领异科小组成员、工坊小组成员来到合川文峰古街开展“寻迹合川—参观峡砚博物馆”系列活动,并邀请峡砚博物馆馆长、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易宗成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交流合川砚文化。


惊鸿一瞥 经典流传
合川峡砚又称墨玉宝砚,采用重庆合川钓鱼城下嘉陵江沥濞峡段的天然峡石精雕细琢而成,峡砚雕刻技艺始于宋代,盛于清代,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品。一进入峡砚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台上的峡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形似南瓜、葫芦、书简,还有雕刻钓鱼城护国门等合川名胜古迹图案。在易老师耐心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雕刻砚台都是靠手工,是一件苦力活。峡砚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采用平雕、浮雕、镂空雕、阴刻、钻花,以及镂雕和浮雕等手法雕刻峡砚,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近年来深受大众的钟爱。博物馆的上千方砚台同时也见证了易宗成老师雕刻技术的成长和合川峡砚的发展。

峡砚文化 代代传承
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希望每一位青年都力争成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人、传承人。说起徒弟,易老师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值得一提的是,重庆移通学院也有两位学长在学习和传承峡砚,其中一位已经毕业并以雕刻为生计。

赓续文脉 鉴往开来
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交流峡砚文化,倾听砚台制作背后的故事及设计创意,感受传承人身上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匠人精神。期望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自豪感。的确,这种对作品精益求精,对峡砚雕刻的坚持和追求,一丝不苟,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打动同学们的内心,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努力学习也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合川文峰古街峡砚博物馆,随后在易老师的讲解下,我对峡砚的理解更为丰富,对易老师的作品有了更深的解读,我深深的佩服易宗成老师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自己以后也能为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冯镜菘2022215411
今天非常有幸能够近距离的了解峡砚,同时我深深的震撼于峡砚的精美和易宗成老师的多年坚持与传承。与此同时我认为今天的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能有这么一次机会能近距离观看峡砚,了解峡砚,读懂峡砚。
——董一霖2022215429
我觉得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能够参观峡砚,还能陶冶情操,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同时感叹道,有易老师这样的传承人,用凿子与刻刀,坚守着“匠人精神”,是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幸。
——汪嘉新2022215431
撰稿:汪嘉新
摄图:施杨
(淬炼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