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淬炼商学院】教育理想照进现实 ——共话《梦想与实践》新路径

时间:2025-06-04 17:36 浏览:

2025年6月4日下午,工商管理教研室“新教育实践的探索与突破”主题读书分享会在5405教室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梦想与实践(第二辑)》,由淬炼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10余位老师共同参与。围绕书中提出的“中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范式”展开交流对话和心得分享,结合现实教育场景,共同探讨教育理想与实践的融合之道。

《梦想与实践(第二辑)》以“新教育实践”为核心,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理想教育模型:以学生成长为圆心,打造享受学习乐趣的成长乐园;以教师发展为支撑,构筑专业提升的学术舞台;以学校品质提升为目标,搭建教育创新的实践平台;最终形成学生、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书中特别援引教育家朱永新“教育要关注生命与幸福”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超越功利目标,回归育人本质。

分享会上,多位老师结合自身经历阐释对这一理论的理解。马碧红老师指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在教育领域一直热度不减,但真正落实却面临诸多挑战。我们重庆移通学院在建设中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新教育实践中,对高校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对我们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随后杨瑶老师指出:书中提出的“成长乐园”概念,与我校正在推进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我们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正是对教育幸福感的实践诠释。”与会老师们纷纷表示:书中提到的“卷到极致不如不同”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深以为然,未来要在课堂中秉持以“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因材施教。分享现场氛围热烈,老师们分别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师德师风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将该理念更好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

分享会尾声,主持人总结道:“《梦想与实践(第二辑)》的价值不仅在于描绘理想图景,更在于提供了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当每个教育者都能成为改革的实践主体,教育的理想境界终将成为现实。”这场深度对话,既是对教育本质的哲学追问,也是对改革路径的务实探索。老师们纷纷表示,将把书中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更多“知行合一”的精彩篇章。


附:部分老师的分享概要


漆颖‌—重庆移通学院在建设中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新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梦想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全面发展。


马碧红—在评价体系中,移通学院舍弃了专业知识水平的考量,转而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他们认识到,不同学校的学生层次差异较大,单纯比较专业知识成绩并不公平。而且,学习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记忆更为重要。


袁叶竹‌—重庆移通学院的新教育实践启示我们,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与书本,而应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叶茂竹‌—在《梦想与实践》第二辑中,彭鸿斌博士还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这种对教育的展望,让我对学院教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李欧洋‌—结合移通学院的教育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一流教育,并非单纯地追求学术排名和科研成果,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何群‌—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证明了应用型高校通过聚焦学科竞赛、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等路径,同样可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向着建设中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不断书写着梦想与实践交织的精彩篇章。


郑玲俐‌—《梦想与实践》不仅是一部办学治校的指导手册,更是一本教育创新的行动指南。它启示我们: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不是专业的割裂,而是跨界融合的赋能;不是管理的冰冷,而是服务育人的温度。


 图文:郑玲俐

(淬炼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