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迎接教育部合格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助力全体师生深度了解学校及本单位各项工作,充分做好评估专家进校访谈准备,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第一轮“八说”活动。基础教研室迅速响应学校和学院号召,按照学院对此项工作的整体部署,分别于5月28日、6月4日、6月11日有序开展“八说”活动,以教研室主任说基层教学、教师说课程教学,深度挖掘课程教学内涵,为评估工作筑牢根基。

6月11日活动中,李邓金主任开展基层教学分享,围绕教研室落实学院教学改革精神、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在教学改革落实上,李邓金主任介绍了教研室如何将“四位一体双院制”、 “产教融合”“课程思政” 等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分享了通过 “老带新”、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举措;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详细说明了教研室在优化课程体系、对接行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规划与进展。此外,还对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课程教材建设、教学项目与成果培育、实践工作开展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等工作进行了系统说明,为教师们明确了教学发展方向,也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整体规划支撑。

5月28日的首场活动中,蒋金华老师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聚焦薪酬的职位评价展开精彩说课;李姮老师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分享了《认识实习》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场景结合的教学设计;谭穗、杨鸿杰、谭红英三位老师围绕《宏微观经济学》,从课程思政融入、案例教学法创新、混合式教学法等方面,展示了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经济学思维框架。

6月4日的活动中,廖林老师以《宏微观经济学》课程为核心,深入剖析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她结合经济热点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互动式教学与小组研讨,引导学生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推动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融合。张成姣、陈俊宇和郝文慧三位老师则针对《应用统计学》,从课程设计角度,紧密结合商业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实际场景,突出统计学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并精心挑选企业真实数据案例,涵盖销售预测、客户行为分析等多个维度,同时大幅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通过案例分析、软件实操和项目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方法与技能。刘璐遥老师围绕《经济法》课程,从学情分析出发,结合学生法律基础薄弱但商业实践需求迫切的特点,制定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块设计上,构建了“知法-用法-扬法”三位一体体系:“知法”环节包含导论模块与宏观调控模块,系统讲解法律基础知识;“用法”模块设置实战环节,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扬法”环节鼓励学生通过拍摄普法视频、制作普法海报、编制普法案例等方式,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传播。

6月11日的活动中,李邓金老师以《新商科案例分析》课程为对象,介绍了课程通过整合多学科案例、组织案例研讨与汇报等形式,提升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路径。贺静老师以《应用统计学》课程展开说课,她基于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与专业背景,精准分析学情,针对性地选择适配教材,并以此为依托,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解读能力的教学目标;彭一书老师针对《商业数据分析》,展示了课程在培养学生商业洞察力与数据挖掘能力方面的探索,介绍了将前沿数据分析工具与商业案例结合的教学模式;陈郑老师就《企业模拟经营》课程,讲述了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团队协作经营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企业运营管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设计;周琴宇老师围绕《宏微观经济学》,分享了课程中引入行为经济学前沿理论、开展经济模型实践应用的教学创新思路;袁黎黎老师针对《经济法》,提出将法律知识与商业伦理教育融合,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与职业素养的教学方法。

每次活动中,基础教研室的老师们都立足自身所授课程,从课程定位与目标出发,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详细阐述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与价值;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紧扣学科前沿与学生实际,展示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融合;教学方法方面,分享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价环节,则介绍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确保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老师们精心准备,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逻辑,将课程的特色与亮点一一呈现。
此次“八说”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成果的展示,更是教研室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提升的宝贵机会。通过活动,老师们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思路进一步拓宽,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迎接评估的坚定决心。
基础教研室将以此次“八说”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建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全力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各项准备工作,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袁黎黎 刘璐遥
(淬炼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