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巷蜿蜒,清水江畔桨声悠扬。2025年7月5日,重庆移通学院淬炼商学院“禾粒云・黔乡踏迹”美丽中国实践团以“非遗传承”为主题,踏访贵州省凯里市下司古镇。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参观、动手体验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扎染、苗银制作、苗绣等传统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蓝白相生 扎染春秋
扎染工艺不仅是服饰制作的传统技艺,更是历史文脉的物质载体。实践团成员走访梓浠非遗文创工坊,据扎染技艺传承人吴女士介绍,当下扎染作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古镇文化底蕴的鲜明标识。在工坊内,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扎结技法,于绳线缠绕之间感悟非遗传承的精神内核,全程观摩白布在植物染液中经历浸染、氧化、固色的奇妙转化过程。系列实践活动使成员们深刻理解扎染工艺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存续价值。


银火淬炼 匠心永恒
苗银工作坊内锤声此起彼伏。银饰匠人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传统錾刻工具与经典纹样图谱,系统阐释苗族图腾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成员们近距离观察银饰制作的完整流程,亲手触摸成品银饰的质感,并面向游客群体开展苗族银器文化推广。针对“机器量产对手工银饰的影响”这一议题,匠人通过现场淬火演示强调:机械虽可复制器物外形,然唯有手工技艺能赋予作品文化灵魂。现场观摩活动有效深化了成员们对工匠精神与技艺传承的认知。


彩线经纬 绣见山河
“一针一线皆为文化密码。” 苗绣传承人向实践团成员展示绣制繁复图案的苗族传统服饰,细致解读纹样的象征寓意。实践团成员尝试绣制基础图案,尽管在操作中遭遇脱线等技术难题,但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逐步掌握苗绣的基础技法。传承人分享创作感悟时提到:刺绣之道犹如处世之道,需保持稳健节奏,戒急戒躁。此番源自实践的经验分享,对成员们的实践精神形成深刻启发。


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揭开下司古镇非遗文化的神秘面纱。实践团成员在系统认知非遗文化内涵的同时,亦激发了参与非遗传承事业的热情。“禾粒云・黔乡踏迹”实践团将持续记录和体验非遗文化,通过创新传播形式,推动更多社会群体关注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淬炼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供稿
(撰稿:付龙浩 唐铭 图片:刘春秀 谭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