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商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继续深入学习彭鸿斌董事长所著的《梦想与实践》第二辑——中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新教育实践。通过三位教师的精彩分享和集体研讨,进一步深化了对董事长教育理念的理解,为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一、学习会背景与意义
《梦想与实践》第二辑是彭鸿斌董事长近年来关于教育理念与实践的集大成之作,书中系统阐述了中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战略、育人模式及教育创新路径。财务管理教研室此次学习活动旨在通过深度研读,将董事长的教育思想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相结合,探索更具实践性和前瞻性的教学方法。教研室主任钱万老师在开场时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我们需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将其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动力。”
二、教师分享: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碰撞
1. 钱万老师:“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钱万老师聚焦书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一章节,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提出教育者的三重境界:
见自己:教师需不断反思自我定位与职业使命,明确“为何而教”。钱老师提到,书中“责任驱动任务,而爱驱动卓越”的观点让他深刻认识到,教育者的初心应源于对学生的爱与对教育的热忱。
见天地:教育需紧跟时代发展,融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钱老师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提出应增加“业财融合”实践模块,帮助学生从宏观视角理解专业价值。
见众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服务社会。他呼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振兴、中小企业融资等现实问题,培养“有温度的商业人才”。

2. 任涛老师:“舞剧的魅力源于现场感”
任涛老师从书中对艺术教育的论述出发,以舞剧为喻,阐释了教学中的“现场感”重要性:
沉浸式体验:舞剧的感染力来自演员与观众的实时互动,教学亦然。任老师分享了在《财务案例分析》课程中引入“模拟董事会”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化知识应用。
情感共鸣:彭董事长在书中强调“教育是点燃火焰”,任老师认为,教师需通过生动的课堂设计(如企业实地调研、校友访谈)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3. 徐桂霄老师:“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心底最深的泥沙”
徐桂霄老师以书中“爱的教育”为主题,用诗意语言探讨了育人细节:
个性化关怀:她提到书中“爱是教育的底色”这一观点,并分享了自己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的实践,通过记录学生的兴趣与困惑,实现因材施教。
激励与唤醒:“小红花”象征对学生的微小但持续的肯定。徐老师认为,财务管理教学不仅需关注技能培养,更应通过“表扬式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三、集体研讨:教育理念的落地实践
在自由讨论环节,教师们结合分享内容展开热烈探讨:
教学创新:有教师提出将“四位一体双院制”融入财务管理课程,例如通过书院活动设计“家庭财务规划工作坊”,实现知识传授与完满教育的结合。
技术赋能:多位教师建议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呼应书中“应用技术大学需拥抱数字化”的号召。
跨学科融合:部分教师计划与通识课程联动,开设“商业伦理与财务管理”专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总结与展望
教研室主任钱万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学习会不仅是对《梦想与实践》的文本解读,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内化之旅”。未来,财务管理教研室将从三方面发力:
深化课程改革:以书中“实践导向”为原则,优化实验教学模块,增加校企合作项目。
强化师资建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推动教师将董事长理念转化为教学成果。
拓展育人维度:通过异科导师制、完满活动等路径,助力学生成长为“懂技术、通管理、有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是梦想与实践的桥梁。”淬炼商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的教师们将以此次学习会为起点,继续深耕彭鸿斌董事长的教育思想,在“见自己”中坚守初心,在“见天地”中开拓视野,在“见众生”中践行使命,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实践书写新的篇章。
撰稿:黄睿
摄像:黄睿
(淬炼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