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推动课程创新,2025年春季学期,财务管理教研室开展了一系列多层次、多维度的磨课活动。老师们围绕课程设计、思政融合、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聚焦价值观念,夯实专业基础
钱万老师以《财务管理》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作为磨课内容。3月18日,钱万老师与课程组老师分享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特别以EXCEL在财务管理的应用进行展示,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后续章节奠定基础。在3月25日和4月1日,课程组在5405分别开展两次磨课,主要以如何将资金时间价值融入案例教学,如何开展思政课程融入,如何更好的建立学习通共享平台,如何开展教学大纲的修磨为内容,进行磨课。通过磨课,课程组老师们进行讨论,在新版教学大纲融入思政案例,双项育人。优化学习通上传路径和题库资料。调整教学大纲中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更好地服务本章节内容以及《财务管理》课程建设。


二、创新公司治理,强化实践联动
陈明茗老师与课程组老师在几次《公司治理》课程磨课过程中,对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了全面优化。通过调整教学大纲、丰富案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拓展多媒体资源,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紧密度。学生反馈显示,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增强,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也有所提升。然而课程组老师也意识到在小组讨论的组织、案例选择的多样性和学生反馈的及时性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未来,课程组老师将进一步优化小组讨论的引导机制,丰富案例库,完善在线课程资源,并建立更高效的反馈机制,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司治理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方法。

三、角色驱动教学,激活课堂互动
李红艳老师与徐孙静老师确定选择房地产评估目的与评估内容及方式的确定做为磨课目标。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房地产评估的目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交易、抵押、征收补偿、企业改制等,不同目的会导致评估方式和评估内容有所不同。再结合案例分析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委托方对案例房地产的期待而选择了不同的评估方向,最后得出完全不同的评估结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提高学生实战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同时课程组也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状态,发现大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但也有个别学生不愿参与互动。未来的课程还需要老师多关注学生状态,并积极改善活动的适用性,在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方面探索新思路和好方法。

四、黄金市场教学:从理论到策略
李海燕老师在金融市场黄金市场的磨课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教学内容、方法和课堂组织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她优化了教学内容,将复杂的黄金市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运行机制和投资策略。同时,她尝试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和多媒体辅助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课堂组织方面,她注重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意识到教学需要持续创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分配时间,以提升教学效果。磨课让李海燕老师认识到教学是一场不断探索和提升的旅程,未来她将秉持这种精神,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金融教学。

五、数字化赋能资产评估课堂
徐桂霄老师在资产评估课程的磨课过程中,和课程组老师围绕收益法这一关键章节,深度融合数字化教学手段,精心打造了一场互动性极强的学习盛宴。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收益法的核心概念,引入了真实的房地产项目评估案例,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房地产估值场景中,通过调整预期收益、折现率和收益期限等参数,亲眼见证资产价值的动态变化,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让学生们兴奋不已,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课堂上,课程组老师特别设置了“智慧碰撞”环节,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收益法对预设的虚拟项目进行估值。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从市场趋势出发,有的则深入剖析企业财务状况,讨论氛围热烈而有序。为了及时检验学习成果,利用AI辅助教学工具,设计了即时问答和抢答环节,学生们争相举手,积极抢答,不仅加深了对收益法理论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快速反应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总结提升,迈向卓越
此次磨课活动充分体现了财务管理教研室“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的教学理念。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与反思,老师们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与方法,更在思政育人、技术融合等方面形成了可推广的经验,为打造“示范课”“精品课”提供了有力支撑。
撰稿:黄睿
摄像:黄睿
(淬炼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