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风掠过三庙镇的稻鳖田,“凤山青穗”乡村振兴促进团的“三下乡”实践之旅即将抵达终点。促进团成员们以创意为笔、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多彩印记——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创好物,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深度展开实地调研,聆听土地深处的声音。
巧思凝韵 匠心造物
三庙镇,一方水土养一方产业,独特的“稻鳖共生”模式是这里闪亮的名片。如何让这一特色走出深闺,被更多人看见、喜爱?宣传推广是关键一环。“凤山青穗”团队在前期深度走访中敏锐地意识到,文化创意产品是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市场的绝佳桥梁。促进团成员们构思精巧目标明确,让三庙镇的独特韵味和产业魅力,通过可触、可感、可用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妙笔生花 文创焕彩
经过与三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龙鹏宇主任及当地负责人的深入商讨,团队最终决定以最具代表性的“稻鳖共生”为核心,打造“三庙稻鳖”专属IP形象。围绕这一核心IP,系列文创产品的开发紧锣密鼓地展开。通过充满巧思的设计,凤山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风土人情被巧妙地融入一件件实用与美观兼具的文创产品中,在实现有效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孕育着可观的经济价值。


调研探索 文创赋能
深入的数据分析揭示了关键信息:大部分人对“稻鳖共生”这一独特模式的深层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认知尚浅;本地农产品品质优良,但品牌辨识度和故事性有待提升。正是基于这些精准洞察,“凤山青穗”团队为三庙镇“稻鳖共生”产业量身定制的文创产品才更具针对性。每一件产品都不再仅仅是纪念品,而是巧妙融合了地域文化符号与核心产业元素的“宣传大使”和“价值载体”。为“稻鳖共生”产业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和市场吸引力,拓宽宣传推广渠道,真正实现“为产业插上宣传的翅膀”。



晚风吹过,稻浪翻涌,仿佛在为这场青春的实践鼓掌。“凤山青穗”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们把创意的种子和滚烫的心意,深深种在了三庙的土壤里,用文创点亮的星火不会熄灭,为三庙的振兴画卷,涂抹上更加绚烂夺目的青春亮色!下一章,更精彩!
淬炼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供稿
(撰稿:王荔佳 拍摄:谢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