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体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025年10月22日14:00,淬炼商学院基础教研室在5501教室开展磨课活动。活动由基础教研室主任李邓金主持,淬炼商学院副院长陈晓曼莅临现场进行指导。周琴宇、李敏嘉、卫晨熙、贺静、袁黎黎、廖林、吴事江、李恒等教师依次进行说课与点评,围绕课堂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成效展开交流。

周琴宇老师以《宏微观经济学》中“基数效用论”为例,从“口渴喝水”等日常消费体验切入,帮助学生理解总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等核心概念,并引导思考“货币是否也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强化经济学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李敏嘉老师在《信息产业MBA案例分析》中结合学生基础差异,采用模拟经营情境,让学生在“做生意、算报表”中理解利润表和基本财务行为,突出能力导向教学。

卫晨熙、贺静老师在《应用统计学》课程中,围绕“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时间数列”等内容,引入商品销售数据和企业营收增长案例,训练学生解读增长量、增长速度和结构变化,强调用数据分析经营问题而非机械记忆公式。袁黎黎老师在《经济法》教学中,以反垄断为主题,结合平台定价、价格歧视等案例,通过快问快答的互动形式,帮助学生把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边界。

廖林、吴事江老师在《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程中,运用破冰互动、案例式讨论和课堂思政,引导学生认识企业经营行为及其社会责任,提升专业认同感。李恒老师展示了“四堂融合-多维评价”的课堂模式,将理论讲授、案例研判、热点讨论和角色扮演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以“法律人视角”识别经营风险,凸显“新商科课堂即行业现场”的教学导向,注重实践性、参与度与思维训练。

在集体交流环节中,参会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课堂节奏的控制、重难点的讲解路径以及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进行了复盘。杨鸿杰老师结合自身获奖经验,分享课程设计要点;陈郑老师肯定了规范化课堂流程与真实商业案例结合的做法;谭红英老师强调,学情分析要细化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对AI等热点内容的关注;张成姣老师建议,教师应关注不同班级差异并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在总结环节中,李邓金主任指出,磨课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打磨课堂的过程。课堂应做到目标清晰、主题明确、节奏合理,并以磨课为契机为教学竞赛做好准备。陈晓曼副院长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学情分析必须作为说课的基本环节;二是同一课程的任课教师在重难点把握上应保持一致,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路径和突破方式上;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比赛,以外部标准检验课堂质量,推动课堂持续改进。

图文:卫晨熙
(淬炼商学院供稿)